Board logo

标题: 杨先生关于品德v.思维水平问题与大家的交流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1 11:09     标题: 杨先生关于品德v.思维水平问题与大家的交流

谢谢所有网站上的朋友给我的回复。多年来在网站上多处可以看到有赞扬我品德高尚与无私的回复。在这里我想将多年来一直是不吐不快的想法与大家交流。我也认为不把话说明白会让大家不能更好的看到我认为的问题所在。我们搞法律的人很重要就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搞清楚因果关系,不清楚造成后果的主要原因也不会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

我坦率地讲并不是因为道德高尚才会能够在过去三十年间一直坚持写书、送书、讲课等和教育以及传播知识相关的事业。我以前不是“好人”,现在估计也好不了多少。毕竟我多年来的工作一直都是在和一些精明与厉害的商业与法律界人士斗智斗勇,道德好根本起不到任何的帮助。而且,在西方国家如果说一位精明与厉害的律师是“好人”的话,会被认为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如果说这些年来我的品德有所改进的话,也是因为一句中国的老话“人到无求品自高”,或是思维提高后的副产品。现在多数人把中国的很多问题都归责到人的道德品质败坏上面,就好像道德变好了,中国的问题就能够解决。我是不认同这种道德水平能够令一个国家富强与管得好的理念的,即使有关也不是主要原因。去联想到殖民与侵略全球的几百年历史,我就更加不认为现在西方国家的富强与管得好是因为他们道德水平高的关系。

我认为所有中国的问题的主要原因或近因还是在普遍民众思维水平的提高。我本人也经历过这种思维水平提高后的变化,这包括间接的带来道德方面的提高。所以我希望通过教育与传播可以提高思维水平的“东西”给大家而令到中国的健康势力能够越来越大,这东西就是在现在商业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英国法律,也是西方国家中上层社会都要他们的孩子去学习的东西,也是我自己改变自己所走过的路。

国内经常听到再过50年或100年中国才能赶得上西方国家的水平(估计这应该包括思维水平与它的副产品道德水平),我完全不同意。时间只是中性的,会变好也会变坏。不是在说中国有很多问题是在变坏,那怎么能够说通过50年或100年就变好呢?我个人的经历是在学习的路走对的情况下,年轻人只要3年到5年就能学得好。但可惜,我不认为现在中国青年学习的路是走对。

既然这一篇还是有人在看,我想去多加一句西方的谚语去配合我所讲的,就是汉隆的剃刀(Hanlon‘s razor):在用愚蠢足以解释的情况下,请不要用恶意推测别人(Never attribute to malice that which is adequately explained by stupidity)。拿破仑一世也说:“如果无能已经足以充分解释,就绝不要归咎于恶意。”同样的一句话,我可以配合我所讲去说:"如果思维水平与能力高已经足以充分解释,就绝不要归功于善意或好心。”【于2014年5月27日添加】

谢谢!

                                                                                                                                                          杨良宜
作者: ren1897    时间: 2011-12-1 19:16

感谢杨先生!
作者: leonard611    时间: 2011-12-6 11:20

禁令书中提到,杨先生95%的东西写在书中,5%是恨铁不成钢、骂人的话,很想听听杨先生那5%的骂人的话呢
作者: christberry    时间: 2011-12-6 15:22

我很认同杨老师所说的,中国现在的问题不是道德问题,而是民众思维水平的问题。但对杨老师的想法“通过教育与传播可以提高思维水平的“东西”给大家而令到中国的健康势力能够越来越大”表示很悲观。举个很现实的例子,当我通过学习杨老师的书,拟定了一个自认为非常偏向我公司权益的卸船条款,并通过各种技巧与手段与国内某公司签约成功后,最后的滞期费争议不是通过这些条款而是两个公司的老板在酒桌上商议解决的时候,作为一个“理性人”,我是继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还是期待着对方的思维水平也有所提高,还是顺应这个规则呢?我觉得中国普遍民众思维水平低是由于没有一个良好的规则造成的,这种坏规则不需要,甚至不允许高的思维水平的出现。而造成这种坏规则的原因有很多,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国2千多年来的儒家思想,讲“礼”,讲“情”,(这“情” “礼”现在很多还只是虚伪的),却不讲“法”。这就造成了国人先天的不爱去讲“法”。二是既得利益者允许“州官放火”,但在各种矛盾都很突出的现在,他们又不敢“不让百姓点灯”,就造成了现在的局面,州官放大火,百姓放小火,大家一起在火中受着煎熬。
作者: resea    时间: 2011-12-15 15:25

刚开始接触杨先生的书籍和思想,因此有很多地方不是很明白,但在许多场合杨先生都说过:“中国青年学习的路走得不对。”
恕我浅陋,这是指学习的方法和看的书籍不对路吗? “3至5年就能学好”指的是全职学习呢还是我们这种已工作但工作内容不全是法律的人是完成的任务呢?希望杨先生或过来人指点迷津!!
我正在海商法这条路上上下求索中!!
作者: altia    时间: 2011-12-22 09:53

我的理解是,在提高思维的基础上要适应环境发展,任何东西也没有绝对的,中国法制环境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我也不认为思维提高了,法制环境就会马上变化了,这中间涉及很多问题,譬如经济的,政治的,法律也只是属于上层建筑,但在现有环境下,多学不一定有用,但肯定不会有害处.
作者: ren1897    时间: 2011-12-22 10:50     标题: 1

赞同,在这方面,需要师夷长技以自强
作者: samfeng    时间: 2012-1-31 11:11

完全认同杨先生的观点,中国的俗话说“无商不奸”应该就是错在这里。认为商人都很奸诈,道德水平不高,道德高尚的人都不会从商,或者做商业不成功。相信现在许多人已经不这样想了。但是,这种思维方式还是在很多方面普遍存在,显示着中国人思维水平的局限。
作者: 叶西凉    时间: 2012-2-2 14:51

赞同 学习的路选择对了才能有效果
作者: iqi.pan    时间: 2012-2-16 15:59

思维水平~
这的确是一个发人深省的角度~
而且最近有些微的体会,仿佛要慢慢开窍的感觉!
希望自己能找到的对的方向,走对的路子,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

杨先生的书,我知道的比较迟,买了新版的几本,信息量很大,正在慢慢消化中~
O(∩_∩)O谢谢
作者: lixiwen    时间: 2012-2-22 17:29

很多年以前,那时大学毕业刚工作两年,在大连海事大学听了杨先生的课,如醍醐灌顶,眼前豁然。
有那么一段时间,自己搜罗了几乎能搜罗到的杨先生的书,每每读到深夜不能释手,那段时间的努力对自己的影响很大,应该会有杨先生所言的些许思维方面的改变, 在工作实践中也会偶有佐证。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流逝,滚滚红尘中的诱惑和无奈,让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虽然还有搜杨先生书的习惯,但时间间隔越来越长,惰性真是需要一生克服的敌人。
先生所说:“人到无求品自高”,但从有求到无求的过程,先生的书应是会有帮助的;就用屈子的话做注脚吧:路漫漫其修远兮......
作者: BROKERHUARUN    时间: 2012-3-25 12:08

人生短短数十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自己的思维。别人说的话,随便听一听,自己做决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无止境,开心就好。
作者: 小强    时间: 2012-4-6 10:32

书多品高,大家风范~
作者: Gawenwoo    时间: 2012-5-12 09:50

现如今的中国状况权钱交易已根深蒂固的钻进每个人的头脑中,每一代人都被这样的“奴化”着,也就无意于去实质上钻研科学,发展社会。正如现在工作生活中“情商”渐高于“智商”,这样一个大氛围下的民众实难彻底改变。
作者: cosco8    时间: 2012-6-7 09:28

我是在从业十几年后突然有个机会听杨先生的课,以前处理商务的经验全凭保护公司利益和履行合同的粗糙想法,也可船东打的不亦乐乎,但终其结果确是保护的有限。特别是看了杨先生的英国合约法后真如醍醐灌顶,想想以前还自以为英国法就是执行合同就是了,确不知道日常的商务往来潜在的巨大风险..特别是杨先生强烈呼吁国人要了解英国法的规则我更是感触特深,我们得自强,杨先生这么无私的给我们提供知识平台我们一定要学好,用好.
作者: shenweilawyer    时间: 2012-6-12 20:29

看杨先生的几本书,特别是合约法,给我以最大的鼓励。我也深信只要路走对三五年就能学好。我是从事律师工作了,在工作中看到了,中国的贸易商真是惨。杨先生给我们的知识一定要学好用好。为了保证时间,我考了硕博连读,准备花这段时间学好,杨先生的书。中国的法律教育和中国贸易商一样惨。希望有更多的大学向杨先生学习,同时我也建议我们学校把杨大明和杨先生的书作为研究生的教材。
作者: ellasdu    时间: 2012-7-9 21:52

只是初读了杨老师《国际商务游戏规则》的序言,仿佛才能看到一些做学问的希望。同意杨先生的看法,现在我们走的路真的不对。而且根本不能寄予希望。希望有机会能见到杨先生。
作者: solonlee    时间: 2012-12-9 11:11

顶一下。
不过希望杨良宜先生对“正确的路”,谈的详细的一点。
比如国学,从目录入手 ;国史,从职官入手 。
作者: uutulip    时间: 2012-12-13 03:12

“我坦率地讲并不是因为道德高尚才会能够在过去三十年间一直坚持写书、送书、讲课等和教育以及传播知识相关的事业。”///现在大陆的学者,老师, 律师,律所有几个能做一回无偿让大家感受知识的力量,更不用说三十年了。。。只能自己掏钱去买。。最郁闷的是。。回来一翻发现书中最实质关键性内容看不到。。还都是有保留的。。我有幸在学校收到杨老师的书,现在工作好多年了,但想起来当时的情景心里还是很感动。。我认为所有中国的问题的主要原因或近因还是在普遍民众思维水平的提高。我本人也经历过这种思维水平提高后的变化,这包括间接的带来道德方面的提高。///有的时候比较中外律师的思维和文件,中国律师想到和做到的不必外国律师少和差,但细品一下,却总是觉得就是差了点什么。。这一点到底是什么。。如果想不通。除非有一天中国真正强大起来,不然我们还是只能是揣摩和学习别人的份。我个人的经历是在学习的路走对的情况下,年轻人只要3年到5年就能学得好。但可惜,我不认为现在中国青年学习的路是走对。///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杨老师的话,年轻人应该多学习,但为了什么学习,这条学习的路该通向何方?是年轻人应该多想和需要走对的。那我自己来说,现在努力学习就是为了眼前的更好工作和生活,这也是现在所不得不走的一个阶段。能不能请杨老师再进一步分享一下您当时是如何决定的学习的路呢。
作者: fengzheng37    时间: 2013-7-16 21:40

达则兼济天下。作为商海法律实务工作者和法律学术人,杨先生的感触恰恰印证了有思想、有关怀知识分子所应有的胸怀。
作者: yuxiangliang    时间: 2013-8-5 17:44

很少人能达到先生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境界。从这个角度讲,先生确实是一个高尚的人。强烈建议授“民族脊梁奖”给杨先生。因为我觉得只有先生这样的人才名至实归。
作者: Inchcape    时间: 2014-1-12 16:38

回想当年,杨老师无偿把大批的这些海运实务书籍赠送给国内某海运院校(不点名),希望学校能够免费赠与学生阅读,借此提高国内海运专业学生的水平,结果该校竟然背着杨老师把书籍贩卖给书店牟利,学生只能以高价向书店购买,也不知杨老师是否知情?国内高校的产业化和追逐利润行为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简直无可救药了。
作者: gloriaguohua    时间: 2014-5-27 09:23

从事国际贸易法务工作三年有余,杨老师的书给了我很多的启示,思维真的才是关键呢,继续努力。
作者: zty8850053    时间: 2014-5-29 19:24

今天在广州海事论坛很荣幸能见到您,祝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作者: 373891647    时间: 2014-7-6 23:48

杨先生总说自己不是“好人”,可是在我看来,杨先生其实是大大的好人!!!!谢谢杨先生给予的思想!
作者: cy12cn    时间: 2014-8-8 10:04

学术的最高境界在于传播知识,杨老师 业界楷模 膜拜
作者: hslljn    时间: 2016-3-30 10:31

我喜欢看杨良宜先生的书,我觉得杨先生能够在功成名就的基础上还无私的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不得不让人钦佩,尤其是给那些没有收入的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来学习英美法的东西。可以说,除了杨良宜先生的书之外,对英美法可以做出如此实践性讲解的没有第二个人。上次有幸在海商法年会上看到了杨良宜先生本人,依旧风度气派。祝福杨先生!
作者: kevinzhou    时间: 2016-3-30 22:38

的确是引人深思的一个问题,要改变中国人的思维不是一个短时间就可以做到的事情,毕竟文化差异太大,还有社会大环境不一样。需要更多的人提倡。
作者: dingdanglele    时间: 2019-12-11 19:54

达则兼济天下。作为商海法律实务工作者和法律学术人,杨先生的感触恰恰印证了有思想、有关怀知识分子所应有的胸怀。
作者: jjc    时间: 2020-2-25 01:59

感谢杨先生为国家为社会所谋者远,培养人才,功德无量!期待同胞自强不息,共勉!
作者: agnesbj    时间: 2020-4-29 16:30

能力高是无庸质疑的。如果不是品德高好心,那杨老师又是为了什么呢?我只渐渐体会到杨老师不在乎也不希望学生把精力放在歌颂,而是把力气花在实在的学习应用与传承,make an impact.  真正的高人都是这么想的。
作者: frankxiu    时间: 2020-7-16 03:37

感谢杨先生无私的分享,一起共扬契约精神和规则精神
作者: tx2756    时间: 2022-3-6 16:37

看了杨先生这段话对我受益匪浅,法律人提高思维能力是最重要的。
作者: 汪菁    时间: 2022-10-13 22:34

认真读完了杨老的两篇回信,非常认同。杨老是真正的用行动去爱国的学者,晚辈们感谢杨老的无私奉献和热心帮助,每次听您周三晚上从6点讲课到9点多,一丝不苟,非常辛苦,非常的感动感恩。
唯有认真读完老先生的书,不辜负您的苦心。
作者: tj0202    时间: 2022-10-28 20:03

西方的制度可以学习,但是套用到中国身上肯定行不通。新加坡才多大,怎么能和中国比。新加坡例子成功,完全没办法套用到中国,不过它的一些做法是可以借鉴的
作者: In-seaside    时间: 2022-12-22 15:56

感谢杨先生的无私奉献与分享,我们当努力学习。
作者: 丘峰    时间: 2023-3-9 11:52

感谢杨先生的慷慨和无私,让我们有学习的方向和资料,真是感动,不好好努力是真不行
作者: adlnuo    时间: 2023-9-4 12:09

据杨先生的意思,普遍思维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大多数人保持“理性人”的状态,整体社会文化和思维水平都会上升,继而创造财富的能力也会增强,这是正循环的逻辑。
但是长期以来以道德代替法律的教育在国民心中深深扎根,无需思辨对错而只要遵循既定的道德标准,即使是商业社会里也是人情优先,口号优先,掩盖真实的利益驱动。中国人习惯于在规则和人情之间讲究一个度,所以商业活动看起来并不那么清晰明了,法律从业者往往无法适从,甚至怀疑自己加强专业化的必要性。
在我看来,事无绝对,法律从业者既要讲专业,又要讲人情,然后在商业社会中谋求生存和发展。这也是法律一定要与事实相结合,实事求是的精神体现。学好专业,讲好规则。那同时也要顾及商业人的真实或虚伪的表象。




欢迎光临 杨良宜先生个人网站 (http://yangliangyee.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